12.10.2009

舊城牆上的美味



二度造訪位於Antibes老城牆上, 聖靈教堂附近的Figuier de Saint-Esprit, (聖靈的無花果樹, 可能來自庭中的無花果樹)再次確認是家值得光顧的餐廳
三年前, 傳奇的« Juana »(現在由Alain Lorca接手, 變成Café Juana by Llorca)二星主廚Christian Morisset在18年的服務後終於實現夢想自立門戶, 選在Antibes落腳, 這種消息通常閑公是不會錯過的, 所以開張不久(趁它還沒有星星, 價錢也比較親切)時趕快去嘗鮮, 之後就對它料理的細緻與價錢的平實非常念念不忘,列入閑家用力推薦之餐廳名冊中

這次再訪, 氣氛依舊令人宜人, 擺飾的餐具稍有變化, 令人欣喜的紫色系玻璃製品, 服務生增加了, 最有趣的是牆上居然多了一面廚房實況轉播的大螢幕, 可以看著自己點的菜準備的過程, 還可以提早幾秒知道要上菜了, 煞是有趣


廢話少說, 看照片吧
我跟閑公照例是不吃前菜的, 所以只有主菜跟甜點的照片...

第一次去時在主菜之前有個開胃菜, 主菜之後甜點之前也有個小甜品(迷你crème brûlée)


主菜上場:鮮干貝

小羊肉


以及看得到準備上菜過程的...(請自動忽略背景對話)


鐺鐺鐺:Saint-pierre


再來就是甜點了....單點的甜點非常美麗, 像這個三種巧克力作成的


還有這個檸檬口味的


不然還有份量簡直像主菜一樣的迷你甜點組合


良心建議:如果不是大胃王的話, 請不要輕易嚐試前菜+主菜+甜點的全套套餐...

11.27.2009

認同感

法國有些年輕人, 多是北非移民第二第三代,因為對很多現狀不滿, 因為社會的不公平對待, 因為自己的人生不夠令他滿意, 或者因為對父祖故鄉的憧憬, 總之就是對他出生長大受教育的國家沒有認同感, 這一代年輕人的國家認同感的薄弱程度好像到了警戒線的樣子, 所以自從數年前發生足球場馬賽曲被噓事件後, 如何建立/找回法國人的國家認同感就變成選總統也關心的議題, 連政府都要特別把國家認同包括在行政部門裡(落落長的Ministère de l'Immigration, de l'Intégration, de l'Identité nationale et du Développement solidaire, 移民融合, 國家認同與互助發展部)

老實說, 我不太清楚國家認同是個什麼玩意兒
對我而言, 生在哪裡就是哪裡人, 這跟父母家庭一樣, 天生是沒得選的
那生在本地又對本國沒認同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盡到國民的義務, 沒去搞什麼顛覆國家的陰謀即可
沒有認同感又不犯法
也沒人規定一定要以自己的國家為榮
(是說, 有啥好引以為榮的?我一直想不透)
那, 再某尬意的話還可以想辦法去當別國人

所以前陣子因為看到噗友表示對那些「生在台灣還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人」很肚爛
我就在想啊, 如果有生在台灣的人覺得自己比較法國人/美國人/甚至日本人
會不會比較不容易引起不滿?
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聽某些人的口氣, 簡直像是可以拖出去立斬的罪行似的
為什麼呢?
明明我這一代小時候喝的都是忠黨愛國的墨水, 被教導是「炎黃子孫」, 是「龍的傳人」, 那長大了, 對「祖國」有份孺慕之情, 或者自詡什麼中華文化正統之類的狗臭屁, 甚至主張大中國論調, 不管是因為社會大環境的關係、家庭背景因素、或是個人選擇, 老實說我都不覺得有什麼了不得的
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好像比覺得自己是法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還要有跡可尋一點吧?

認同感對我來說, 屬於個人自由心證範疇, 跟信仰一樣, 沒必要上大街去嚷嚷, 也沒必要黨同伐異

不過這世界就是這樣, 有人就很愛把標籤貼在自己身上然後四處去招搖, 那就怪不得也有人看著刺眼閒話幾句...不然哪來的八卦娛樂呢?


圖片:Jacques Lob跟Marcel Gotlib在1972年創造的漫畫Superdupont

11.22.2009

社區閒事



閑家這個社區挺大, 有兩百多戶, 夏天時真個是熱鬧滾滾, 游泳池邊的遮陽傘跟躺椅圍了三圈, 小孩子東竄西跑的
夏天社區提供游泳課程, 大小孩都收, 甚至也有多種語言的個別服務, 老師們全是合格的體育老師, 父母們賺得片刻安寧之外也放心許多, 凡是社區裡長大的小孩一律從小就會游泳, 從來沒出過什麼意外

今年夏天的八卦是, 有個以前在社區任教的游泳教師, 跟一干住戶都熟, 勉強也算是朋友, 曾經邀請到家中吃飯的那種交情, 這位女士退休後, 照理來說社區裡應該不會再看到她, 不過今年夏天該女士赫然出現在遮陽傘下, 四處跟人打招呼, 一派在自家的模樣, 聽說是租了社區的公寓度假, 搖身一變從僱員變身主人, 甚至有傳言說, 她打算在此購屋定居...

然後就有人看不順眼了, 擺明了不歡迎,  當然社區居民並沒有實質權力可以干涉這種事, 人家愛買房愛住哪兒是人家的自由吧?
我不認識這位女士, 她要住哪裡對我來說完全無所謂, 比較令我吃驚的是為什麼包括閑公的好友都會有這種反應, 還以不以為然的口氣批評起來...難道是某種歧視嗎?
歧視這個標籤挺好用, 一貼定生死, 不用繼續挖掘埋在底層的原由

其實倒也不是覺得體育老師沒資格住在這兒, 而是覺得人際關係亂了套, 對老住戶來說, 此女士就是被定位成社區的游泳教師, 那改了身份的話會讓他們覺得打起交道來很不自然, 好像也無法把她當成普通新住戶一樣看, 感覺蠻尷尬的, 況且, 蔚藍海岸還缺優質住宅社區嗎?幹啥一定要跑來昔日的工作場所裡住呢?這不是擺明了昭告所有舊識說, 「看吧, 我也有錢可以住在這裡!」

想來想去, 讓這些住戶不爽的是此女士的行事風格吧?如果她受人邀請, 以朋友身分來度假的話, 沒有人會說什麼, 但是這樣大搖大擺地入駐, 太過高調, 難免遭批評; 格調這種東西, 跟錢啦跟社會地位啦甚至跟階級其實沒有直接關係, 說實在也沒什麼用處, 不過有些人就是會在意, 拿來當做一種評價的標準

我呢,聽著實在覺得這種批評太多餘, 不過不可否認, 換做是自己, 大概也不會想要住到以前工作的場所去吧?

閒事一則, 看看就算~

11.02.2009

表弟的細菌

二號吃東西很麻煩, 不太容易讓他嘗試新東西, 不過有時候也會有樣學樣, 看到表哥吃得香, 他也會想要同樣的東西, 香草口味的Danette就是這樣進入他的食物清單裡; 但是讓他試ㄧ號鍾愛的香草口味優格時, 沒吃兩口就決定不要繼續吃下去了
閑公於是把二號的那ㄧ份派給正在吃的ㄧ號
結果ㄧ號拒絕了
理由是: 他不要吃二號的細菌...

10.28.2009

我比較可愛

家中同時有兩個小人的好處, 是他們可以一起玩, 壞處就是, 有衝突時不太容易擺平
五歲半的一號終於渡過破壞期, 玩積木知道要建設了, 問題是二號正處於破壞期, 所有一號辛苦蓋的樓都難免遭殃, 一號每次都氣壞了, 告狀之外也放話說要採取非常手段...
告訴他不可以把表哥蓋的樓打壞, 三歲的二號當然不會乖乖聽話, 況且我覺得也是這個時期的天性, 怎麼可能抵抗誘惑呢?
於是同樣戲碼ㄧ再重演, 很難安慰一號, 總不能讓他真的採取暴力手段吧?只能跟他說, 弟弟還小, 你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啊, 一直把阿嬤蓋的城堡打壞, 阿嬤也沒有因此就處罰你

結果他說: 那是因為我比較可愛呀....對吧阿嬤?我小時候比較可愛吧?

10.24.2009

濕母雞

幫小王子一號洗澡時, 他跟我說, 阿嬤, 我有很多poule moullée...
(膽小鬼 : 由來請看這裡
我聽得莫名其妙, 問他, 你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嗎?
他說知道啊, 就是濕濕的母雞

我問他, 那你的濕母雞在哪裡?
他指著大腿說這裡有很多
我跟他說, 那不叫poule moullée, 這種東西叫做chaire de poule(雞皮疙瘩)

然後我對他解釋濕母雞的真正意思, 我說就是什麼都會害怕的人
他終於了解了: 那我不是膽小鬼(其實我覺得他還蠻膽小的)
我說啊真的喔?你什麼都不怕嗎?
他說對呀, 我不怕毛巾, 也不怕蓮蓬頭...

10.10.2009

八卦之必要--其二

忘了在哪裡看過
說女人間的友誼關係發展
跟情人關係可以媲美
有高峰有低潮
前陣子還是連上廁所都一起去的連體嬰
過一陣子可能就變成連話都不說的死對頭
甚至牽連共同好友, 逼大家選邊站
但是時過境遷, 有時居然還是做得成朋友

我的朋友關係從來不是這樣
沒有那種無所不談, 知道對方即使不贊同
卻絕對力挺你
可以吵架卻無損友誼的手帕交
其實不是沒有遺憾的...

所以我愛看Desperate housewives
這些女人雖然都是好友
但在某些利益衝突的時刻
向對方射出的話語有如箭矢, 銳利非常
事後卻都能互相體諒, 悔過道歉, 然後友誼更加堅定(認識更加清楚?)
我總是看得大呼神奇, 讚歎友情偉大...不過文化民情不同, 戲劇當然也有誇張成份
不知道華人朋友之間有多少經得起這樣陣仗的「試煉」?

有一次友人A告訴我B來他家作客的情況, 諸多不滿跟批評, 聽得我以為他與此君即使不斷交, 恐怕也難免拉開距離; 結果當然不是我想的那回事, 兩人不但繼續當朋友, A君還稱讚B待人處世頗有進步...

於是我慢慢發現, 朋友間原來有時還蠻需要這類小抱怨的, 不要說沒有人是零缺點, 有時對事的處理方式跟看法的不同, 也是會冒犯到別人的; 即使不見得到真生氣的地步, 大概也難避免不贊同/看不下去的狀況, 我認真以為, 並不是朋友就什麼話都可以當面說, 有些話說了難以確定後果, 對朋友關係並不見得有好處, 有些話其實只是自己想講, 朋友卻不見得想聽, 想繼續當朋友的話, 也許很多話還是不要當面說比較好, 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雅量聽的。

但是小牢騷不發洩一下, 積久了難免變成大不滿, 這時就需要另外的朋友出借專注傾聽的耳朵, 倒一下垃圾, 不滿歸零以後大家繼續當朋友, 既不用講開讓雙方尷尬(是要對方認錯乎?改正乎?為你的情緒負責乎?)也不需要忍受自己的負面情緒, 多好!

有人覺得, 在朋友背後說小話太陰險偽善, 又有人認為, 這樣的人恐怕大家都不敢跟他交朋友, 因為只要想像自己不在場時不知道會被說成什麼樣子...倒不是鼓勵在朋友背傳壞話, 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是惡意中傷、抒發不滿、尋求同情、還是茶餘飯後小小八卦一下, 聽眾自己應該有辦法判斷, 我自己並不介意成為友人閒磕牙的話題(是說, 真有的話, 也太抬舉我了), 這年頭, 誰那麼清高卓絕, 保證別人完全沒有不滿的?就算是完美的人, 恐怕也要被朋友抱怨沒事那麼完美幹嘛, 襯得朋友都低下起來吧?

有個叫做「咬耳朵」的傳話遊戲, 話傳到最後總是完全失真, 從旁人口中聽到的第三者的事, 我一向抱著姑且聽聽的態度, 不見得會以此來評判當事人, 傳了好幾手的批評當然也是, 親耳聽到都有可能把人家的意思弄擰了, 何況是沒親耳聽到的話呢?

所以八卦雖然必要, 抒發心情可也, 不必太認真啦!

10.05.2009

閑家版普羅旺斯悶菜

材料:
- 茄子一個或兩個
- 紅椒一個, 青椒一個
- 節瓜兩條、蕃茄3-4個
- 洋蔥一個, 大蒜3-4瓣
- 巴西利、百里香或普羅旺斯混合香料、鹽跟胡椒

1. 紅椒洗淨澆點油後入烤箱, 180度烤約30分鐘後放涼, 去皮切小塊備用

2. 茄子, 節瓜跟青椒切小塊, 分別用油炸到金黃, 放到吸油紙上備用

3. 滾水加鹽後把蕃茄放入, 燙15秒左右撈起用冷水沖, 然後剝皮, 切成四等分

4. 洋蔥與大蒜切小塊, 用一湯匙橄欖油爆香, 然後加入青菜丁與蕃茄塊

5. 用鹽、胡椒、普羅旺斯香料調味, 加入切碎的巴西利, 攪拌後蓋鍋用最小火悶

6. 不時要攪拌一下免得黏鍋, 若覺得出水太多, 可以把鍋蓋掀起來收湯汁

7. 悶至少一小時後, 等湯汁收到快乾, 所有的菜都快爛了, 就可以起鍋了

Ratatouille這道普羅旺斯傳統菜, 恐怕每家的做法都不一樣吧
閑家版是偷了不同版本的雜燴版, 有時我會加點醬油, 材料的份量其實也是自由心證的

我試過不炸而沾麵粉的清淡版, 但還是傳統比較油的版本更滑潤可口呀

這道菜冷熱皆宜, 可以配飯配麵包也可以當魚、肉的配菜

因為悶過後賣相並不佳, 所以成品的照片就省了吧....


9.17.2009

八卦之必要--其一

這年頭網路像菜場
遠遠近近認識的不認識的私人生活大量攤在陽光下
各種菜色口味都有, 大大刺激人類窺看的慾望
有些人覺得自己生活美滿幸福到爆表
一定要大聲昭告, 讓全世界來分享/嫉妒

有何不可?

有人愛現則有人愛看
真的就有人熱心關心參與別人的生活
入戲得簡直像是自己在過
說穿了, 愛演的人找到舞台跟觀眾
大家都可以是眾所矚目的主角, 多好!

不過看戲的觀眾可沒有簽下閉嘴條約
況且談八卦論是非恐怕是人的天性
公開資訊暴露在大眾眼前
少不了會有人拿着放大鏡檢視, 一邊嘖嘖評論

有人茶餘飯後拿來跟三五好友私下品評娛樂一番
有人上公共論壇聲討筆戰
當然也有人直接找主角嗆聲
再不過癮還可以專開一格大肆批判...

網路這個有史以來最大的菜市場於是變成最熱鬧的是非之地

我大概真的是非常自我中心的人, 對他人的生活其實並沒什麼好奇心, 陌生人是藍是綠是橙是黃去哪裡玩家中僕從幾位夫妻和不和諧是不是因愛結合小貓小狗會啥把戲有沒有惡鄰居中午煮啥好料....真的一點也不關心, 即使是認識的人, 也不見得會定期收看人家的個人部落格, 頂多逛逛朋友的格子, 因為住得遠, 也不常有機會見面聊天, 看他們的生活分享有點像是聊天的延續。

雖然從來沒有什麼格子讓我定期忠實收看的, 不過有時候朋友聊天講起來, 也會受好奇心驅使去瞧瞧, 總要能跟上話題嘛, 況且我愛八卦, 一群人聚在一起聊聊各自或共同認識的人事物, 特別是大家都認識/在網上有所互動的人物, 吸引力更大, 此時你一言我一語, 東家長西家短, 或是讚賞或是不屑, 各自表達意見, 不時自嘲互虧一番, 不知道有多熱鬧開心。

如果生活是一碗滋味舒爽的蔬菜湯, 那八卦就是加進去的胡椒, 讓這碗湯生色活絡起來....不過要小心, 加太多的時候也會嗆得無法入口喔!

9.14.2009

愛台灣


網上流行過的爆笑版「台灣人的世界觀」


個人對於政治光譜上的極端分子一向保持距離以測安全
不知道為什麼, 政治跟宗教一樣, 總可以把人推往一個毫無理性的境界

最近在噗浪上被兩位不認識的噗客要求加入朋友, 照例前往參觀該人噗頁
這一看嚇了一跳, 馬上決定拒絕為妙
倒也不是人家寫了什麼人神共憤的言論
而是太清楚昭告他的政治立場
根據經驗, 這類人物對政治上的言論特別沒有寬容心
恨不得全世界都跟他一樣熱血
對於不夠積極表示贊同的人
動不動就要扣個大帽子兼且貼張顏色標籤

我這個人最不能容忍的倒不是什麼極端或荒謬的言論
而是缺乏教養, 惡言相向, 跟頭腦不清的人身攻擊
打著愛台灣號幟的激情分子通常被我歸入這一類

愛不愛台灣, 並不是政治立場, 更不是道德標準
充其量只是個人的感情, 屬於私人範疇
這種私事, 有人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是他的自由
犯不著逼著每個人都來表明心跡吧?

就算有人表明他不愛台灣, 希望台灣人有尊重這一點自由的度量


ps.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寫這個題目, 可能是想對到目前為止跟這個詞有關的種種荒謬現象抱怨一下, 碎碎念完畢

9.06.2009

Damages


Damages (中譯 : 金權遊戲)

Ellen是個新人律師, 聰明反應快, 也頗有事業野心, 未婚夫大衛是醫生, 既是情人, 也是無所不談的好朋友; 當Ellen獲得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的助手工作, 可以跟在業界屬一屬二的女強人Patty身邊時, 她由衷認為命運真的太眷顧她了, 一切都如此美好, 幾乎可以預見閃亮的未來了。

Patty是個媒體曝光度高, 能力強手腕高的厲害角色, 擅長為弱勢團體聲援, 對抗強大邪惡的大企業, 第一季就以有惡性倒閉嫌疑的富豪為目標, 展開全面調查, 搜索證據; Ellen的律師生涯就從這起大案件開始。

如果想看在法庭中辯才無礙扭轉乾坤, 拯救弱小關心人道的律師影集的話, 那就要大失所望了, 因為本劇完全沒有法庭戲, 而且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案件, 要歸類成律師劇都嫌勉強...其實由中文譯名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主題關於金錢跟權力的角逐與操控, 當然也有相當程度的懸疑成份, 此劇是真正的連續劇, 一集扣一集, 中間漏掉的話恐怕會接不上劇情, 偏愛單元劇的觀眾也許比較不受吸引, 不過我就是愛這種落落長又複雜的故事, 劇情分多頭進行, 曲折起伏不說, 人物之間的心理戰也頗有看頭, Glen Close演這個擅長操控人心, 自私腐敗又無情的律師, 同時又是個母親, 角色豐富而多層面, 真是不做第二人想, 艾美獎得得名符其實。

第一季採用倒述法, 這種手法其實有點危險, 如果已經知道結局了, 觀眾還會有興趣看下去嗎?不過編劇很聰明, 只透露出一部份反差最大的結果, 反而能引起好奇心, 讓人想知道到底怎麼一回事, 過去與現在的跳接也相當規律, 不致於造成混淆, 有點像在拼圖, 觀眾跟故事的主角一起慢慢拼湊出整個故事的輪廓, 頗有點解迷的趣味; 不過這種手法到了第二季就玩得有點過火了, 快轉/倒帶得太頻繁, 時間點跳來跳去, 反而讓人無所適從, 忍不住要吐槽一下。

第二季牽涉的案件可以說更龐大, 除了大型企業外還牽扯了政界人士, 官商一向常常利益勾結, 這齣戲現實地描繪出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使出的心機跟手段, 貪婪狡詐而無情, 充分利用跟操控旁人, 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可以說沒有黑與白好跟壞的對立, 只有不同的立場跟利益衝突, 充滿了各種不同的灰階, 但是卻不讓我覺得特別黑暗, 也許如同Ellen在第二季做出的結論, 因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 或許認清了世界的本質, 有助於選擇自己要站的位子跟要堅持的原則吧?!喜歡複雜故事的朋友, 可以接受道德陰影存在的朋友, 推薦一看。


8.15.2009

最近看的電影∼2

State of Play

故事從一個國會議員的助理在地鐵突然死亡開始
一個強大的私人保安公司跟政府續約的調查委員會
負責人正是這個國會議員
到底助理的死是意外呢還是謀殺?
跟這個調查委員會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以想見的
這個故事牽扯到的權力跟政治利益都屬於高階級的
而各種暗中進行的交易啦
陰謀跟威脅啦當然也就是同一等級

原來是BBC的迷你影集, 劇本水準本來就掛了保證
拍成電影後多了Russell Crowe
Ben Affleck等明星加持
又多了些亮點
對我來說, 最後的真相有點讓人傻眼
總以為這類鋪陳的背後, 應該是更重大的祕密似的
不過, 瑕不掩瑜啦
對於這類題材有興趣的人, 絕對不可錯過

熱情推薦

Silk

據說是暢銷小說改編
1860年代, 日本尚未開國
所有跟外國的貿易都算是走私
法國製絲工廠冒險到日本買蠶卵的故事
一點異國風情, 一點冒險, 一點無以名狀的吸引
而追根究底, 還是愛情故事

我有興趣的, 反而是一些專屬於那個年代的細節
那個時代去日本, 為什麼要走陸路從俄國過去呢?
一趟旅行大概要好幾個月吧?
為什麼一定要每年去買蠶卵咧?
自己沒辦法繁殖嗎?
蠶卵在冬天買賣
在幾個月的運送的過程中一直冬眠嗎?

故事的主角其實是法國人
地點也在法國, 卻是英語片....

不過這片帶有某種特殊的氛圍, 屬於純法國片沒有的混合氣質
很多場景氣氛都相當動人, 似乎是屬於某個時代的特別風情, 我想用英語應該也有關係, 至少對我來說, 隔離出距離, 像在說, 很久很久以前...

In the Electric Mist

法國導演特別跑到路易西安那拍攝
而且請到Tommy Lee Jones演出
可以說是對某種好萊塢類型片的致敬吧?

故事設定雖然美國得不能再美國了
謎樣的謀殺, 牽涉到50年前黑人命案
黑白的對立
想要脫離貧窮的逃家少女
固執的硬漢警探, 誰的帳都不買的那種 
骨子裡卻還是法國的...
搞得我中途有點混亂/不耐起來

不過還是蠻推薦啦
尤其是配樂相當有味道
(有人因為這個去看電影的嗎?)


Los Abrazos rotos

阿莫多瓦這次講的是個被命運中斷的愛情故事
不過是以男人的角度來敘事
失明的劇作家回憶年輕當導演時的愛情
潘妮洛普演薄命紅顏

比起上一部來, 這部阿莫多瓦的確比較沒那麼吸引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敘述的故事已經是過去式
感覺就比較沒有他一貫的那種濃烈

不過, 阿莫多瓦還是阿莫多瓦
還是好看的片子
真情推薦


Up

久違的動畫片....上次看動畫, 是霍爾的移動城堡....
雖然很多人都感動得要命, 我自己也看得熱淚盈框, 不過還是覺得到底是給小朋友看的片子
實在是可愛/簡單/理想化很多, 當然, 是那種看了以後會滿心歡喜的片子
愛死故事中的小男生, 他的表情真是太妙了!

這個....應該不用介紹了吧?

關於這個第六集, 我覺得把重點放在青少年的戀愛心情真是個大錯誤, 這集原本該是佛地魔追本溯源的一集才對啊!
不過, 總算是看了啦(感覺有點像在做功課一樣)


8.03.2009

最近看的電影∼1

Sunshine Cleaning

其實看了有一陣子...再不寫我大概要放棄了

故事並不歡樂
單親媽媽羅絲以清潔渡假旅館為業
人生的所有輝煌僅止於高中時期的啦啦隊長頭銜
如她自己所說, 她的才能只能把男人弄上床
卻無法讓他們走進她的生活裡...

羅絲有個老是被雇主開除, 毫無定性
對生活態度消極的妹妹, 常常異想天開的爸爸
跟想像力同樣豐富, 屢次被學校「勸退」的兒子
和很多人ㄧ樣
羅絲只是在生活中掙扎著
竭力避免被現實的齒輪碾碎

這一天她打掃工作結束後
遷入的闊太太居然是見證過她高中榮光的同學
這個同學當然不會放棄羞辱她的機會...

然後, 羅絲聽說, 原來大大小小的命案跟其他死亡的現場非常多, 清理這些噁心的現場是個專門的行業, 而且還很有賺頭...
為了又被學校踢出來的兒子能進一個理想的私校,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個loser, 能在老同學面前抬頭挺胸, 為了從生活的漩渦裡爬出來, 於是她說服妹妹, 開始了兩個人的家族事業

這部片子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 : 沒有什麼偉大的企圖, 稍稍特別的題材, 有趣的劇本, 加上表現清新有勁的演員, 就組成相當成功的小品
微笑推薦



The Reader

這部片子無論各方面, 大概都跟Sunshine Cleaning完全相反吧?
大卡司, 原著小說加持, 牽扯複雜, 從個人小故事到時代大歷史, 時間也拉得很長
不過說到底, 還是個非常動人的愛情故事, 處理方式非常細膩, 聽說也相當忠於原著

Kate Winslet太棒了!把這個外表驕傲冷漠專橫又似乎毫無道德良知的角色詮釋得有血有肉
簡直可以從她不動聲色的表情裡感受到她內心的澎湃起伏....我真的很疑惑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但是觀眾真的就是可以從她的肢體語言, 從她一個眼色, 從她細微的表情變化中領受到, 這個女人可能有怎樣的內心掙扎

當然, Ralph Fiennes來飾演這個心中懷有祕密的律師, 也是個閃死人的不二選擇, 連飾演他年輕時候的小男生都非常出色, 要說缺點的話, 唯一讓我有點遺憾的, 是這部片子是英語片
還沒看過的話, 感動推薦

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Still Walking)
中文片名《橫山家之味》

橫山家的家庭故事
閑公看完了感想居然是 : 沒想到日本人的家庭問題
跟法國人也沒什麼不同....
他好像以為人家ㄧ定比較和樂似的
還說, 很難想像這樣互相怨恨的夫妻怎麼能住在ㄧ起終老
我倒不覺得劇中的爺爺奶奶互相怨恨...
樹木希林的阿嬤角色相當突出
好像是很普通的日本媽媽, 但是又很有些令人驚訝的事
似乎並不那麼普通...
也許, 所有日本媽媽都有各自特別的地方吧?

當然, 節奏有點小慢, 但是日本片就是這樣子嘛
再套句閑公說的話 :
這樣的片子若換成法國片的話一定吞不下去
日本片就好像很理所當然?

真心推薦


The Hérisson
《刺蝟的優雅》電影版

覺得是相當成功的影像化
少了一大堆讓人昏昏欲睡的掉書袋內容
反而更可親
讓小女孩Paloma成為貫穿整片的敘事者
等於把管理員的那部份自述刪掉了
於是Josian Balasko飾演的這個
外表如刺蝟般不可親近, 話又不多的公寓管理員
就完全得靠演技來表現她的內心世界了

每個演員都很恰到好處
演Paloma的小女生表現也可圈可點
個人特別覺得那個布爾喬亞左派菁英妻子
有點神經兮兮的媽媽的角色
讓Anne Brochet來演
根本是百分之百僵化的類型人物
但又實在渾然天成, 簡直不做第二人想

我跟閑公最喜歡的一幕
就是Paloma挑釁地對著父母宣佈 : 我長大了要當管理員!」的那一幕
媽媽馬上親切地回答 :啊這個主意真不錯!」
爸爸則是 : 「我們絕對力挺, 幫你達成這個目標」
然後Paloma那個完全受不了的表情....

老實說我不太清楚為什麼這本書會在法國大賣, 也許法國讀者對於這種「表象與內在完全相反」
的人物特別有興趣?或者對於某個階層的生活觀察跟嘲諷, 娛樂到我們這些「平民百姓」了?
不過, 不管有沒有看過書, 應該都可以從這部片子裡得到一些樂趣, 甚至有點感動


Whatever Works

很典型的Woody Allen...只是裡頭並沒有Woody Allen
老實說, 找別人來演這種他的專屬角色, 讓人稍稍難以下嚥
這種囉哩囉唆的老頭子角色如果不是他來演的話就蠻容易惹人厭的....(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吧?)
所以本片的敗筆還是在於他沒有演出

當然, 還是有很多讓人發笑的Woody Allen式經典台詞
個人覺得, 實在太過囉唆, 不是熱愛Woody的話...並不特別推薦

不過...Evan Rachel Wood小姐真是可愛呀!

7.22.2009

種子盆栽夢迢迢

前陣子忍痛把我辛苦培育超過半年的酪梨盆栽扔了...
以觀賞為主要生存目的的盆栽
若是三不五時給長些小蟲
葉片不是從尖端開始枯萎
就是冒出來不久就被啃得坑坑洞洞
而且還一犯再犯, 枉我細心除蟲噴藥
也沒有改善的跡象....
那, 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呢??
不丟更待如何?
可憐的酪梨三兄弟, 就這樣被狠心的主人送入垃圾桶

說到這裡, 忍不住又要老調重彈
為什麼大家都好像輕輕鬆鬆可以種出來美美的種子盆栽
我就是無論如何都無法一償宿願呢?
也許我太天真
看到網路上的現身說法說多簡單又多容易都信以為真
搞不好人家都在暗地裡練什麼綠拇指大法咧

此圖可待成追憶...當阿大阿二還很健美的時候→


還有這盆號稱最具潛力的無名植物, 好不容易長到可以稱作小森林的程度
正在想這下終於苦盡甘來
可以享受美美的小盆栽陪伴時

結果也開始給我生病
然後一棵一棵出現枯葉
到最後心一橫, 長痛不如短痛
也是以垃圾桶為最終歸宿...

現在看到全盛時期的照片
真是忍不住要唏噓哪....

←有圖有真相

不過我當然沒有那麼容易死心
雖然屢戰屢敗
卻仍然沒有喪失對人生光明面的信心
(什麼啊?)


我堅信, 總有一天一定會種出讓我滿意的種子盆栽來

接下來就是收集了好久的葡萄柚種子, 不是我要說, 這邊的葡萄柚為什麼都沒有種子啦?!
當然還是長得參差不齊, 不過這次至少(還)沒有生病的跡象




加油哇!!小朋友們, 希望就寄託在你們身上了

7.16.2009

誰是老大?

吃飽飯, 小王子問我:「阿嬤我可不可以看DVD?」
我說好...
然後繼續收拾餐具, 拿到廚房給正在洗碗的閑公
這時, 小王子跟到廚房, 向著閑公:「Papou, 我可不可以看DVD?」

我馬上發難:「你剛剛已經問過我, 我不是說可以了嗎, 幹嘛再問一次?」
小王子:「因為Papou才是patron(老闆)啊!」

我把小王子推出廚房, 逼到牆角, 拳頭秀出來:「說, 誰是老大?」
小王子(咯咯笑得很開心):「Papou...」

我(咬牙切齒惡霸貌):「你你你...(拳頭逼到下巴)好膽再說一次, 想清楚, 誰才是老大??」
小王子樂不可支, 大概以為是什麼新遊戲:「Papou啦!」

可惡, 這小子顯然還不知道什麼叫做武力威脅
要好好教育一下....

7.12.2009

Belle Fille

小王子從前年稍稍會聽指令的年紀開始, 夏天都會上社區游泳池老師開的游泳課
去年回家之前通過了DELFI 4的測驗, 還拿到證書, 第四級的程度還算是「NAGEUR DEBUTANT」
初學者
今年大概就可以成為真正會游泳的NAGEUR了吧?
去年他很高興地說他通過Belle Fille 4(正妹)
所以現在我們都拿這個來開玩笑, 哇, 你有四個正妹喔!
我想他還沒有發現其實DELFI並不是Belle Fille....

6.17.2009

那些既不年輕也非型男的歐吉桑警探

推理警探影集裡不只有帥哥型男, 其實也有看起來很不起眼, 辦案能力跟個性風格都獨樹一幟的歐吉桑警探

撇開大家可能都認識的這位先生不談↓

我發現歐陸的這些歐吉桑警探角色, 通常有個小說作者加持(不然誰會有興趣啊?)
就是說, 在形象化之前
這些角色可能已經活靈活現地存在讀者的印象裡了
影像化後, 多了資深演員的功力, 角色又更見深度

可能也因為有原著, 所以案件描述, 推理過程, 人物心理轉折等等, 即使沒有俊男美女或什麼科學搜查等等花招, 還是非常吸引人

我想就來講講我看過的這幾個歐吉桑警探唄

(以案情的恐怖程度順序排列)



第一位
警探姓名:Redfern « Red » Metcalfe

BBC迷你影集, 每個故事用(很長的)兩集來發展的Messiah
由Boris Starling的同名小說改編, 特別殘酷的連續殺人事件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可怕的犯罪情節了...
雖說並沒有真的特別嚇人的場面, 但是用想像就可以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心臟不強者勿試!但是真好看!!
對於罪犯心理的追蹤跟探索, 以及解謎的過程都非常精彩, 尤其因為每一個案子都花了很多時間來發展, 過程仔細, 推理層次分明, 而且總共才五個故事, 十集而已, 喜歡這種犯罪案件的朋友不可錯過

第二位
警探姓名:DI Robert Lewis
助手:DS James Hathaway

由Colin Dexter原著中的神探莫爾思(Inspector Morse)的助手角色演變出來的迷你影集Lewis
故事的舞台在古城牛津, 光是牛津的風光就讓它加分不少, 連帶也讓整個影集質感都不一樣起來

除了牛津風景以外, 雙人搭檔的幽默對話也是看點之一
不過這個影集的推理常常讓我看到一半霧煞煞
(跟我中途睡着可能也有關係啦)
有時還真是曲折迂迴呀
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影集...
不過, 犯罪案件雖說也常是連續殺人
卻已經屬於比較「正常」的範疇了

當然, 因為在牛津, 案件免不了老是跟學生教授扯上關係
讓人有種「在牛津念書, 可能有點危險」的感覺...



第三位
警探姓名:Kurt Wallander



這位韋蘭德探長是瑞典人, 小城Ystad的警探
瑞典作家賀寧曼凱爾(Henning Mankell)創作的人物
韋蘭德探長的形象比較接近很多警探影集裡的典型, 因為工作的關係, 不是什麼好丈夫好父親, 偏偏女兒也成為警探, 在他手下辦案
他酷愛古典音樂, 鰥居, 在辦案過程中試著慢慢拉近跟女兒的關係

可能因為在瑞典, 背景又是個小城, 很少有什麼聳動猙獰的變態案件, 不過, 案件就是案件, 總是某人的人生悲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案件關係人總是很普通的人, 描述的總是平凡人的悲喜, 讓這個影集特別有「人味」, 不需要什麼煽情的案件或情節安排, 也不需要什麼恐怖的殺人狂, 一樣好看

2008年BBC也拍了一個版本, 由Kenneth Branagh飾演韋蘭德探長

6.14.2009

Kefta



所謂kefta, 其實就是肉丸子, 網上查到的資料是說在北非、中東跟印度的菜
在法國通常是北非移民做的菜, 因為是穆斯林, 所以當然不能用豬肉, 通常用的是小羊肉
這個食譜的原始版本是電視上看到, 再加上自由心證改良的閑人版

- 小羊肉絞肉(epaule d'agneau)300g-400g
- 洋蔥一個, 大蒜數瓣
- 蛋一個、麵包屑適量(30g左右吧?)
- 巴西利跟芫荽少許
- 小茴香粉(cumin)一小匙、鹽、胡椒少許
- 味淋(或米酒)、醬油少許

1. 絞肉加入味淋或米酒攪扮均勻, 視情況也可以加點水跟油。
2. 洋蔥跟大蒜切碎切入, 蛋也加入一起攪勻。
3. 麵包屑用牛奶泡軟後稍稍擠乾, 大約一握的份量, 也一起加入拌勻 。
4. 巴西利跟芫荽切碎加入拌勻。
5. 用鹽、胡椒、小茴香粉調味, 再加入一點醬油跟甜辣椒粉(paprika)。
6. 調好的絞肉用保鮮膜封起來, 放入冰箱入味半小時到一小時。
7. 平底鍋裡放橄欖油, 絞肉捏盛肉丸後壓平下鍋煎, 到兩面呈金黃色就可以了。

ps. 麵包屑可以用普通白麵包中間的部份就好, 我都是挖法國麵包來用的...



可以配couscous吃, 也可以當點心, 肉丸子放冷的也不錯吃喔!

5.31.2009

姊妹的深情對話

片名:Il y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導演:Philippe Claudel
演員:Kristin Scott Thomas, Elsa Zylberstein, Serge Hazanavicius

茱麗葉因殺人罪坐牢15年, 跟家人完全斷絕來往
但是假釋前, 比她小很多的妹妹找了來
希望她能來家中同住

妹妹蕾阿已經是個成年人, 有個小家庭
姊姊入獄時她才十多歲, 十五年來, 父母就當沒這個長女
蕾阿也學會不要跟父母提姊姊的事
連對朋友都自稱是獨生女
雖然記憶退色, 有時只剩下模糊的感覺
她卻從來沒有忘記過姊姊

朋友跟女兒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姊姊都充滿好奇
美麗而冷淡的茱麗葉
沈默寡言, 絕口不提自己的過去的茱麗葉
所以神祕得要命...
對觀眾而言也是
為什麼茱麗葉會殺人?殺了誰?她之前是怎樣的人?

故事就這樣, 從姊妹倆重逢開始, 慢慢抽絲剝繭地展開

其實我並不特別愛法國電影, 總覺得他們喜歡加些複雜瑣碎的個人心思進去, 有時會讓人很不耐, 不過不可否認, 在處理某些題材上, 法國片總是比好萊塢片要強很多, 尤其是有關於創傷的題材, 細膩深刻而且非常保留, 絕對不會大肆張揚, 是我欣賞的方式
也許因為如此, 我喜歡的法國片都是這類沈重的題材, 背負著創傷生活的人們

Kristin Scott Thomas真是很棒的演員, 從出獄後那種跟周遭的格格不入的漠然
到慢慢跟妹妹、外甥女及其他人互動, 重新認識妹妹, 漸漸找回生活的滋味跟樂趣
這個恢復普通人的應對跟感覺, 在日常生活瑣事中一點一滴回溫的過程, 她詮釋得層次分明, 撼動人心

演妹妹的Elsa Zylberstein也非常稱職, 對於姊姊有種種言語表達不出來的複雜感情, 不過不管是愧疚還是怪罪, 不解還是懷念, 都包含著深深的牽絆跟愛, 正如同片名

特別要提的是演蕾阿大女兒的小女生, 真是太可愛了!

5.22.2009

閑記雜菜燒



說起來, 第一次吃到お好み焼き, 居然是在法國的日本餐廳
而且是蠻高檔的那種...小小一塊, 當前菜吃
後來看到日劇結婚できない男裡阿部寬的示範表演後, 覺得自己也可以來搞搞看
日本雜貨店裡有現成的粉跟醬, 加水跟蛋就可以了...其實沒有這種粉的話, 只用麵粉也很好, 其實我根本吃不出有什麼不一樣

お好み焼き似乎起源於大阪, 所以有人叫「大阪燒」
好像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做法, 當然也有很多自己創造發明的
像上次我們去大阪, 排了老長的隊伍吃的那家「ねぎ焼き」中就放很多很多青蔥...
本來想找一家在法國電視裡看到的店...結果還是不知道在哪裡

我們家的お好み焼き完全是自己亂做, 謂之雜菜燒



- 約90g麵粉跟60ml的水
- 高麗菜(或羅美生菜)切碎
- 蕃茄、綠蘆筍、馬鈴薯、青豆、洋蔥、青蔥...
- 雞肉或蝦子或絞肉少許, 切成小塊

1. 麵粉跟水的比例約3:2
加一個蛋混合均勻調成麵糊
2. 作料切碎或小塊, 跟麵糊混合均勻, 原則是所有料都能沾到麵糊
3. 加點鹽跟胡椒調味, 就可以準備下鍋了
4. 在平底鍋裡整出圓形來, 煎一陣子後翻面
上次買回來的現刨柴魚→

5. 兩面都煎成金黃色後, 就可以在上面塗醬料, 如果有お好み焼き專用的醬當然很好, 沒有的話, 自己用醬油糖味淋跟一點麻油, 加點麵粉後慢慢加熱成油膏狀, 滋味也很好

6. 美奶滋看個人口味, 加不加隨意, 但是不要忘了柴魚喲, 撒一片隨熱氣擺動的柴魚片, 這才是お好み焼き咩!

匹ㄟ司:煎お好み焼き, 我覺得最難的是翻面...為此還特別去買了一個煎魚專用的大鏟子


雜菜燒裡面的長相 跟 專用調味醬

5.20.2009

來了來了!

我在海上漂流的寶物終於到了!
陸陸續續三本五本買的書, 居然也有29本之多, 海上漂流在幾本書的角角上留下記號
也把《項塔蘭》的盒子角壓壞了...吾友小胖的話大概會大感痛心吧?!
(小胖:我又買了宮部美幸溜, 下次帶去給你看)





還有就是心嚮往之的日劇大師倉本聰鉅作
《來自北國》
跟本來在日本想買, 卻發現日本人根本不用的手捲台
(99新台幣, 真是美德無限啊!)
閑弟還附贈一個壽司台...
我是不是該來學學怎麼做握壽司?

一切的一切, 都要感謝閑弟不嫌煩, 親情相助
有這樣的弟弟在台灣做應援

偶真素太幸福啦!!


5.15.2009

小王子語錄-2

我兒唐吉篇】

這次去巴黎時, 有天帶小王子一號上學, 走著走著, 他跟我說:
「阿嬤我跟你講喔...」
我:「安那?」
小王子:「我已經跟爸爸媽媽說好了, 等我長大了, 我要一直跟他們住在一起, 永遠不分開」
我:「喔?酷!」
(心中OS:你長大了會想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才怪, 搞不好根本不用等到長大就等不及要跑出去了咧)
小王子繼續他的未來美夢:「然後我要帶著電腦去爸爸的公司上班」
「妹妹的話就跟媽媽一起工作好了...」
好個未來藍圖!連妹妹都幫忙安排好了, 這就叫做家族企業吧?!

晚上我跟媽媽提到
媽媽說, 對呀, 他才五歲, 我總不能說不行吧?要是現在開始跟他說, 你長大了會有自己的生活blablabla的, 大概會讓他很沒安全感吧...搞不好我們家也會出個唐吉....

匹ㄟ司:唐吉(Tanguy)是法國導演Étienne Chatiliez的作品, 描寫三十郎當可以獨立生活的男人, 卻還住在父母家中享受種種資源的喜劇, 相當程度反應了當前的法國社會, 所以引起熱烈迴響, 唐吉於是成為一個眾人皆知的代稱

【種族歧視篇】

一號的媽媽決定把原籍北非的褓姆辭掉
跟他解釋過原委後, 小王子居然跟媽媽說
下一個褓姆可以不可以找跟爸爸媽媽一樣的白褓姆, 他不想要咖啡色的...
媽媽一聽大驚, 問他為什麼, 他說他不喜歡咖啡色
然後媽媽當然就開始講了一篇大道理啦, 我們喜歡或不喜歡一個人, 是因為他對你好或不好, 不是因為他的顏色等等等等的

因為太震驚自己的兒子居然講出這種政治不正確的話來
媽媽顧著矯正兒子的觀念, 就沒有繼續探問下去
其實我想他一定有他的理由, 可能是經驗讓他把膚色跟某些不好的印象結合在一起
只是說不清楚而已
於是我們跟爸爸開玩笑說「ㄟ你兒子種族歧視耶....」

然後我跟小王子說:「那阿嬤也是咖啡色的耶怎麼辦?」
小王子回答:「可是我還是愛你呀!」

我是不是該銘感五內啊?!


麥可傑可森終於找到他的筆了...而給他筆的人是...

最近因為噗浪的關係, 偶而看到很爆笑的東西
像這個....

5.14.2009

c'est à moi ça !

我們家的小王子其實有兩個, 但是我跟一號比較熟....常來嘛
所以這次二號來住一個星期, 對他對我們而言都是第一次
有點學習認識對方的味道
說起來, 二號跟一號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類型
唯一一個共同點, 大概也是這個年紀的小孩子的共同點
就是無論看到什麼玩的, 都會說「c'est à moi ça !」(這是我的)

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會去翻別人的袋子
拿出他感興趣的玩具, 說「這是我的」
別人正在玩他的玩具
他也會指著說「這是我的」
當然, 若有人膽敢對他手中的玩具有興趣
想要來拿的話, 他絕對是不會讓對方得手的
一邊還會大聲聲明「這是我的!」
後來我發現, 他這個「這是我的」除了聲張所有權
有時候居然有點像是「我要玩這個」的意思
因為他會指著一個(顯然不是他的)玩具
說「c'est à moi ça ?」
ㄧ副在問「我可以玩這個嗎?」的樣子

因為還不太會說話, 有時候要猜他到底講什麼, 當他ㄧ直重複而我仍然毫無頭緒時, 我想他的無力感大概跟我差不多吧?不過會不會因為這樣就努力學說話呢?哈哈!